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公告(區域經濟學)
發布時間:2022-05-24 來源: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作者: [打印] 字號: T T T
答辯人員名單:
答 辯 委 員 會 成 員 |
姓 名 |
職 稱 |
工作單位 |
在委員會中擔任的職務 |
高國力 |
研究員/博導 |
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 |
答辯主席 |
|
段霞 |
教授/博導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
答辯委員 |
|
張貴祥 |
教授/博導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
答辯委員 |
|
黃征學 |
研究員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
答辯委員 |
|
吳康 |
教授/博導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
答辯委員 |
|
鄔曉霞 |
副教授、博士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
答辯秘書 |
|
答 辯 學 生 |
姓名 |
專業 |
論文題目 |
導師 |
李瑞鵬 |
區域經濟學 |
城市群空間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研究——來自我國沿海三大城市群的例證 |
安樹偉教授 |
|
|
|
|
|
|
|
|
|
|
答辯時間:2022年5月28日上午9:30
答辯地點:騰訊會議 會議ID:887-873-919
學位論文簡介(限填300字)
本文的切入點是城市群的空間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著重探討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如何影響經濟增長。首先,使用統計分析法、標準差橢圓、空間可視化、社會網絡分析法等方法對我國沿海三大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現狀和空間結構進行定量分析和特征描述;其次,聚焦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分析,從“核心—外圍”和“形態/功能多中心”兩個視角構建分析我國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模型,提出相關研究假說,并以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沿海三大城市群為具體研究對象,應用面板數據模型對相關假說進行驗證。研究表明,為促進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應引導城市群向多中心結構發展,積極構建多極增長、網絡化的城市群發展格局。
在學期間主要研究成果
[1]安樹偉,李瑞鵬.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與推進方略[J].改革,2020(1):76-86.
[2]肖金成,董紅燕,李瑞鵬.我國國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任務與對策[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1,42(4):84-90.
下一篇: